查看原文
其他

如果你有一个读写困难的孩子

读库 读库 2022-08-04


“读写困难症”——这是对大多数人而言,仍感陌生的概念。但对那些天生有着读写困难的人,却是伴随一生且挥之不去的压力。“读写困难”是什么?有哪些表现和特征?它是一种病症吗?与普通人相比,有读写困难的人正面临哪些挑战?家长、社会该如何帮助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健康、快乐地成长?


本期读库立体声,主编老六请到“飞米力”主理人郑枫,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,一起来聊聊读写困难是什么。作为一个有读写困难症孩子的妈妈,郑枫将用她的个人经历,讲述如何为孩子营造成长环境,又是如何发现孩子的优长。拍摄过《我不是笨小孩》纪录片的樊启鹏则以观察者的视角,分享他目之所及,那些“读困”孩子的闪光之处。以下为本期对谈的文字节选,点击音频即可收听全部内容。


读写困难的孩子,有没有另一种可能?


郑枫:我们家孩子是小学四年级就确认有读写困难。一篇一百字的日记,他需要通过语音说一遍,我帮他改正里面的错误,然后他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下来,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。后来,我带他去专业机构做了评估,确认是中度读写困难。


我得知后兴高采烈,反而觉得释然,拿着评估报告就冲到老师办公室,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:“我们家孩子是因为这个情况,所以成绩不好。”


很多家长朋友一发现孩子有“读困”,就觉得“天呐,我的孩子天天写不完作业,考试成绩又很差,未来考不上大学,怎么办?”家长们非常焦虑。


这样的孩子,要是想让他们走传统、符合体制的常规升学道路——参加高考,对他们来说太折磨而且太辛苦。我从一开始就很清晰地决定不这么做。再加上我家孩子从两三岁开始,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兴趣爱好:他从小对植物、动物、矿物异常感兴趣。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离开体制内的教育环境,找到一个更加适合他,能够发挥他长处的地方生活、学习,因此来到了大理。


到了大理之后,从挺多方面都让他更加打开了。


樊启鹏:《我不是笨小孩》纪录片中,有一个孩子走的教育路线与郑枫家比较相似。这个孩子刚开始在北京上学,后来也是父母发现了他有“读困”的问题。他的父母都是高知,明确意识到孩子肯定有问题,但不知道是什么。他们通过学术检索找到这方面的相关研究,才了解到“读困”这个概念。


当他们知道的时候,反倒变得释然。他们观察到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受到的伤害,可能远比读写困难本身带来的问题要大得多。


所以父母最后决定让孩子转学。他们找到一个在外地的私立学校,让孩子不会受到来自排名、成绩等传统教育路径带来的升学压力,孩子一下就放松了。


但那个孩子的性格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。他的同桌是一个学霸,也是他的偶像,他老跟同桌比;他的另一个偶像是乔布斯——乔布斯也是读写困难。



读写困难,是病吗?


郑枫:读写困难症,首先它不是疾病;第二,它在生活方面是不会对人造成影响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是在小学二三年级时,才发现孩子有“读困”——二三年级,孩子的阅读量增加,写作也开始了。在此之前,这些孩子的表现跟别的孩子没有任何不同。


樊启鹏:我特别认同郑枫所说,不要把读写困难当成疾病。当然,这个“病”的定义不同——如果说你非要从生理上解释读写困难,它确实有生理基础、脑结构方面的不同。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定义疾病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病,更不存在完美小孩。


读写困难只是人身上的一个特点,只不过恰好这些孩子在面对应试教育时,他们的短板被放大了。要直面这个问题。如果说高考变成考怎么跟毒蛇搏斗,怎么做木匠,那他肯定就奔一流大学去了。



读写困难的孩子,有哪些特征?


郑枫:读写困难的孩子缺少解码能力,难以将文字符号与声音结合。他没法直接写作文,需要先说出来,然后再抄下来,中间多了一道。


理论上,对读写困难的判断需要专业的评测机构介入,但我们(中国)在这方面很欠缺。据我所知,目前只有深圳、北京有非常权威的机构。


樊启鹏:读写困难的孩子在运动时,协调性可能会有所欠缺。一些精细的动作,他做的跟别的孩子会有差异,但并不是说他不爱运动。有时,他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
我偶然认识了北师大心理学部做这方面研究的同事。那时候听到“读写困难”这个概念就让我很吃惊,并且它的比例非常高——有10%。也就是说我们成长过程中,每一个班级,每一个孩子的周围,读写困难到处都有。



读写困难的家长,走过哪些弯路?


郑枫:大部分家长在得知孩子有读写困难后,第一反应往往是“我孩子有病”。第二反应就是“我要帮他做治疗,我想要治愈他”。因此,时不时就会有家长挖掘一些所谓的“黑科技”、“脑科学”研究的新发现,然后带着孩子去做所谓的“脑部治疗”,一次就要花费上万。也有一些家长通过中医的方法,做些徒劳的无用功。


大部分家长还是很焦虑,因此总想去寻找所谓的突破口。但他们并不从自己或孩子身上寻找,而是希望借助外力,靠一个神奇的技术就改变了,病急乱投医。


樊启鹏:不要以为父母是最熟悉孩子的人。很多时候,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。


《我不是笨小孩》纪录片中,校校就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,他每天要写大量的作业,而他妈妈又是一个特别认真的母亲。妈妈觉得哪怕你作业做得不好,不会,做错了都没问题,但你不做就是态度问题。她觉得孩子必须要完成作业,所以她就刻意去补孩子的短板。这是她当时面对“读困”孩子的方法,其实走过很多弯路。后来回头看,她后悔了,觉得没必要,反倒把孩子给弄近视了。



读写困难的孩子,也有优势?


郑枫:有读写困难的孩子,智力是正常的,甚至超常的。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,会找到自己的方法。很多成年的“读困”人士,他们都能够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式,比如思维导图。


在英国有很专业的“读困”机构,他们研究出在“读困”人士身上,拥有一种“读困思考力”。它由六方面构成:视觉思考力、创意想象力、沟通力、推理力、连结力、探索力。根据这项研究,这六大能力,“读困”人士都高于常人。


如果你能够从这些方面挖掘,给到他相应的成长环境,他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。像英国的情报机构,他们有大量的“读困”人士供职,因为推理能力很强。


例如乔布斯自己是“读困”,所以苹果公司在招工程师的时候,招聘广告里面会特别指出要招“读困”人士,占比达到40%,NASA的占比是50%。


樊启鹏:不以成绩论英雄,不能用成绩来评判他们。《我不是笨小孩》纪录片中,校校的妈妈说:“世界上的问题有千万条,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孩子。只不过恰好我的孩子遇到的是‘读困’而已。”她说的很对,没有“读困”,孩子也会有别的问题。你怎么去面对孩子的不完美,怎么去发现孩子的长处,让他更好地做自己,这个可能更重要。



孩子有读写困难,我该怎么办?


郑枫:一定要去接纳孩子,放下焦虑,然后孩子才能显示出他的优势来。


家长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,首先不要把“读困”当成致命的事。当你觉得天塌下来了,你的所有情绪都会传递给孩子,接下来会引发更多深层次的问题:可能你会一直纠结于成绩,纠结于未来的高考。这种困境持续的时间越长,家长越痛苦,孩子也会跟着痛苦。


家长需要尝试去更多地看见孩子,发现孩子的特点、过人之处,扬长避短。无论怎样,首先要去接纳你的孩子。


樊启鹏:“读困”是一种看不见的障碍,需要社会给到“读困”人士支持。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,老师能不能单独给他们延长时间,给他们读题,或者单独出一份卷子,把字打得大一点。这对“读困”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帮助,因为他本身智力没有问题,这个题他会做,只是需要照顾到他的特点。


如果未来能够考虑到这些孩子,给到一些政策支持,就会解决家长的焦虑。我们老说因材施教,其实“读困”的孩子也是“材”,但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。


嘉宾简介

郑枫:公众号“飞米力”主理人、写作者、影视节目导演,曾出版书籍《天使爱巴黎》《梦旅行·念头集》《奇妙之境》等。


樊启鹏:纪录片制作人、教授,曾参与制作纪录片《我不是笨小孩》《零零后》《成长的秘密》《文学的故乡》等。

节目中提及的相关作品

读小库能读会写套装
点击书封即可进入购买页面


纪录片《我不是笨小孩》
可在央视网搜索片名观看



在此为您导览读库App最新内容

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官网下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